拯救自然才能拯救人类自己

2021年10月11日

--- Image caption ---

我们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的生态系统正濒临崩溃。地球上三分之二的海洋和四分之三的陆地已遭到人为破坏。据估计,到2050年,大约100万个物种可能灭绝,全球物种灭绝的速度可能比过去一千万年还要快上百倍。据瑞士再保险公司估计[1],世界上五分之一的国家可能由于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遭破坏,而面临生态系统完全崩溃的情况——而这些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对于人类而言同样难舍难分。

只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的地球才能更可持续:生物多样性将我们这个世界的每条独立但又彼此关联的生物链相连接,每一种生命形式,无论多么微小,于整体都必不可少。正如大卫·爱登堡爵士所说:“我们呼吸的空气,吃的食物,都源自自然。如果我们损害了自然,那么我们就在损害自己。”

的确,生态系统为我们贡献的“服务”,比如作物授粉或水质保持,不但关乎人类的存亡,也为全球经济提供了动力。据世界经济论坛统计[2],生态系统为全球贡献了超过一半的生产总值(高达44万亿美元)。

人与自然关系破裂的代价与日俱增。

对生物多样性的持续破坏也加剧了气候变化,使我们在气候变化面前更为脆弱。比如森林生态系统,在为其他物种提供栖息地的同时也能吸收温室气体。气候变化也会进一步破坏生物多样性。这也意味着我们无法抛开气候变化来谈论生物多样性,反之亦然。

更严峻的情况是,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也威胁着人类健康,因为我们赖以生存的食物、药物、水甚至氧气的资源都受到了影响。对野外栖息地的侵占、对野生动物的剥削,我们也可能面临着新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风险,正如2019冠状病毒病那样。

因此,且不谈繁荣,人类若想存活,就必须保持世界生物的多样性。

10月11日起,世界各国的领导人齐聚,线上线下参加在昆明举办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后称“COP15”)。这是进一步坚定国际社会对保护自然环境的决心和承诺的重要时刻。会议的当务之急是制定一项全球救援计划:一个宏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路线图,以及得到所有国家支持和资助的下一个十年的新目标。这些目标不仅要达到改善自然环境的目的,还要能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转型,只有这样,COP15的举办才能达成突破性的意义,为人类在地球上可持续地生存提供保障。

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一部分,联合国敦促世界各国做出承诺:到2030年,使全球至少30%的陆地和海洋区域得到保护。

作为此次大会的东道国,中国将首次领导世界达成一项重大的国际环保协议,并且,中国将有机会捍卫上述目标并设立更高的标准。

作为致力于全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大多边伙伴之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将为中国的行动提供充分的支持。从生态系统修复、野生动物保护到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一直在寻找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在全球环境基金(GEF)、绿色气候基金(GCF)和其他机构的支持下,截止2021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全球自然项目团队执行了32亿美元的赠款,并撬动了125亿美元的配套资金,累计为138个国家提供了生态系统管理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支持。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来,我们在中国先后与包括生态环境部在内的十余个部委和很多省份,就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了合作。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瞩目的成果:通过新型测绘基础和政策落实,中国的陆上保护地面积扩大到了240万平方公里,约占其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

通过多个项目,我们努力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了政府的政策、规章、项目和计划。例如,2016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全球环境基金的项目协助并促成了《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制定,并促成31个省份制定了相应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

在2013至2019年间,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下,保护地面积增加,其中新增了190万公顷湿地保护地,加强了对这个世界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的保护。截至2019年底,中国5360万公顷的湿地中有52%受到了保护。

通过分享国际先进经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还通过使用管理有效性跟踪工具(METT)、支持管理计划的制定等手段来提高项目管理的有效性。此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合作成立了专项办公室,负责生态系统服务相关的规划及支付管理。该理念旨在对自然进行明码标价,并对规范的生态系统服务(如索取森林木材或在河流捕鱼)进行收费,以此为有效保护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提供资金。

今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全球生物多样性金融倡议(BIOFIN)在中国落地,这是我们为生态保护筹集更多资源并提升保护有效性的国际举措之一。BIOFIN正与40多个国家进行合作,旨在揭示生物多样性金融如何为人类和地球服务。在中国,该倡议将山东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上海的金融创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加大了中国已在绿色金融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

然而,我们的工作还远未完成。为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中国和世界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我们必须加强不同部门和地区之间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合作。因为生物多样性没有明确的主题或地理边界,所以解决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挑战需要跨部门、跨领域的协调、合作和共识。

为实现该目标以及更有效的自然资源管理,我们需要综合空间规划措施来协调对水土和海洋的保护。过去提倡的环保理念包括对河流流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对这些策略进行巩固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它们才能相辅相成。

由于生态系统还可以发挥碳汇的作用,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同步解决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问题。举例来说,中国科学院(CAS)曾发现,在2001年到2010年间,陆地生态系统每年的固碳量相当于中和了中国14.1%的化石燃料排放。鉴于中国已做出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这一点的意义实为重大。

为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生物多样性金融至关重要。而且必须扩大融资,从而实现在2050年前填补全球生物多样性4.1万亿美元的融资缺口的目标。可持续的生物多样性金融工具包括生态系统服务支付(PES)和绿色金融,如债权-自然置换(Debt-for Nature swaps)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供的自然绩效债券(NPB),它能够让主权国通过获得认证的环境活动绩效获得债务减免。而中国作为全球核心的主权债权国,可在未来的NPB中发挥重要作用。

最后,我们必须利用技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变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具有巨大潜力,例如可以通过实时跟踪和监测助力保护措施落地,也可以升级灾害预警系统。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已做好准备与中国共同努力,推动COP15的成功举办,并推动一个雄心勃勃、具体、可测量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制定。我们还将继续支持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国进行必要的重大转型,以拯救这个支撑我们未来发展的生态系统。

在文章的最后,我想说,我们对自然的需要甚于自然对我们的需要。过去的几千年来,我们的世界一直在变化,无论有没有人类,它都将继续变化。通过修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才是拯救人类自身的唯一途径。

本文作者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Beate Trankmann)女士。

本文发表于:人民日报

[1] https://www.swissre.com/media/news-releases/nr-20200923-biodiversity-and-ecosystems-services.html

[2] http://www3.weforum.org/docs/WEF_New_Nature_Economy_Report_2020.pdf

注:瑞士再保险公司给全球生态系统的估值是42万亿美元(41.7万亿美元),世界经济论坛的估值韦44万亿美元,但整体的结论仍相同:世界经济总量的一半取决于生态系统的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