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的历程:37年来我的感想与思考

2019年6月23日

葛云燕在中国北京的联合国大楼

2019年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来华40周年,也是我在这个机构工作的第37个年头。在漫长的任职期间,我见证了开发计划署和整个国家巨大的变迁与发展。我深知中国在过去40年里走过的历程,也了解开发计划署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此我感到十分自豪。

我于1982年加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那时还没有传真机和电脑,电传机是当时主要的联络工具,作用类似电子邮件,而我在这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做一名电传机操作员。我刚来这里的时候,整个办公室只有大概30人,他们都是中国政府指派到开发计划署的。直到2001年,我们的机构才开始独立招聘,而我也在那时正式成为开发计划署员工。

在我看来,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上世纪八十和九十年代,当时开发计划署的主要工作是进行设备和机器进口方面的技术援助,包括办公用品和家具。2000年千年发展目标通过,我们的工作范围也扩大了,不仅含括了能力建设项目,还更加重视能源和环境。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发计划署的资金来源增加,我们也开始与非政府组织和私营部门公司等中国政府之外的实体建立伙伴关系。而自2015年世界通过可持续发展目标起,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进入了发展的第三阶段,如今,我们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南南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上。



"在我看来,开发计划署在中国的工作更深远的影响不在政策层面,而在于普通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 "

- 葛云燕女士


1999年葛云燕女士在云南昆明参加联合国的一个展览,庆祝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成立20周年

开发计划署的发展在许多方面反映了中国更广义上的发展,我也因此幸运地获得了职业发展的机遇。在担任电传机操作员一职之后,我相继担任了行政助理、行政官员、人力资源官员、采购官员,并最终升任运营经理。联合国前驻华协调员莱特娜女士(Kerstin Leitner)曾于1998年到2003年期间担任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在我意识到这件事情之前,她就率先开始称呼我为“葛夫人(Madame Ge)”,以表达对我在该机构工作多年的尊重,之后整个办公室的同事都开始这么称呼我。



"我们还在中国几乎没人接触过计算机的时候,为中国带来了最早的一批计算机......"

- 葛云燕女士



1994年葛云燕女士在北京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办公室使用电脑

在开发计划署工作期间,我曾见过5位联合国秘书长并同9位驻华协调员共事。尽管其他官员、同事甚至整个团队来来走走,我一直在这里,因为直到今天我依然热爱我的工作,并为在联合国工作感到荣幸。在我看来,开发计划署在中国的工作更深远的影响不在政策层面,而在于普通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比如说,西蓝花等一些如今司空见惯的蔬菜就是由开发计划署引进中国的,而在此前中国人是吃不到的。我们还在中国几乎没人接触过计算机的时候,为中国带来了最早的一批计算机,这是开发计划署一项建立信息管理基础设施和提供技术培训的倡议的一部分。今天,计算机早已走进千家万户,中国也已成为全球技术与创新中心。

左: 1996年葛女士(右)与前秘书长加利合影 右: 1987年葛女士(左4)与前秘书长古拉(右3)合影



"在开发计划署工作期间,我曾见过5位联合国秘书长并同9位驻华协调员共事。"

- 葛云燕女士

自1979年低调成立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如今这里有超过80名员工,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一同负责着国内和国际的工作。能够成为这里最早一批的员工,我感到特别幸运。我将继续在这里工作下去,直到退休的那一天。我想,在那一刻,我一定会重新回味我在开发计划署的时光,不过此刻,我依然满心激动地与开发计划署和中国继续同行,并对未来充满期待!

现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阿奇姆·施泰纳对葛女士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多年的贡献表示尊敬和感谢

--

本文作者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驻华代表及运营经理葛云燕